救生项目起源于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从单纯的救援行动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体育。于1998年被引入中国,并在1999年成为中国的正式体育项目。
救生项目按比赛场地主要分为泳池救生和海浪救生两类。1985年第二届世运会救生即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2025年成都世运会设项为泳池救生,下设16个小项,包括50米假人救生、100米混合救生、100米脚蹼假人救生、100米浮标救生、200米超级救生、4×25米运送假人接力、4×50米混合救生接力,4×50米泳池救生接力等,赛程为期2天,共有120名选手参赛,男、女各60人。
比赛中,运动员在不同的小项中展现救援技巧,包括水下打捞假人、借助浮标拖带假人等。团体项目则以接力形式展现这些技能。救生项目是一项计时比赛,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既定游进距离,用时最短者获胜。
救生假人是救生比赛中的常见器材,在材质、尺寸等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假人在注水并配重后重量可达到40公斤左右,以模拟真实人体的重量、浮力和触感等。
每一次迅速地转身,果敢的入水,都考验着救生运动员的体能与爆发力,也体现着这项运动厚重的人道主义精神。
【纠错】 【责任编辑: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