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商业重构启示录
文/《环球》杂志记者 毛振华
编辑/马琼
唐老鸭和米老鼠是留给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而这两个享誉全球的动画形象正是迪士尼公司的杰作。
经过多年不断扩张,如今的迪士尼已经是拥有众多知名娱乐和媒体品牌的“巨头”。可即便如此,面对传统影音市场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迪士尼也不得不选择收缩战线,就在不久前,公司为削减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再次裁员数百人。裁员的同时,迪士尼大手笔押注流媒体等新业务,延伸主题公园触角,尝试在转型中重构新的商业版图。
2022 年 9 月 9 日,第七届“D23”迪士尼全球粉丝大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会展中心开幕,拉开迪士尼公司成立百年庆祝活动的序幕。这是当日,迪士尼角色亮相阿纳海姆会展中心
壮士断腕收缩传统业务
最近,迪士尼公司启动了新一轮裁员。据外媒报道,电影、电视和企业财务部门成为裁员的“重灾区”,包括影视营销、电视宣传、选角以及开发团队和公司财务在内的全球多地的员工将离开岗位,裁员规模达数百人。
这已经是迪士尼在近两年内的第五次公开裁员。2023年3月,迪士尼曾启动7000人全球大裁员计划,目的是通过节省55亿美元成本,恢复现金流的健康。2024年伊始,迪士尼进一步推进削减成本的举措。当年5月,曾被寄予厚望的迪士尼旗下皮克斯工作室迎来近十年来的最大规模裁员。当年9月,迪士尼再次削减300个总部岗位,涉及人力、法务、财务、传播等职能部门。
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是迪士尼不得不选择“挥刀”的主要原因。
根据今年5月迪士尼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增长7%至236.2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5%至34亿美元。其中,连续四个季度盈利的流媒体业务与主题公园的稳定表现,是其业绩的主要贡献源。相比之下,迪士尼娱乐板块传统业务之一的线上网络收入约为24.18亿美元,同比减少13%。这呼应了迪士尼在最新一轮裁员时的表态:“公司正在重塑商业策略,以应对有线电视观众向流媒体平台迁移的趋势。”
迪士尼内部对此实际上早有清醒认识。2024年,为调整业务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宣布,计划大幅削减对传统电视的投资。他还提到:“经过迪士尼内部分析确定,有线电视不会成为一项成长型业务,但它可能成为我们吸引消费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电视业务曾是迪士尼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但随着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和观众观看习惯的改变,传统电视业务式微,影视行业业绩下滑,越来越多的人从“大荧屏”转向了“小屏幕”,迪士尼为了更好地“求生”,不得不壮士断腕,向电视业务“开刀”。与此同时,迪士尼在流媒体领域的投入逐渐增加,公司希望通过新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并拓展公司业务版图。
波士顿大学传媒教授艾伦·史密斯分析认为:“迪士尼的裁员是传统娱乐巨头转型的缩影。流媒体未能完全替代传统有线电视业务收入,但内容成本居高不下,迫使企业断臂求生。”
不只是迪士尼,自2023年以来,诸多好莱坞昔日巨头也纷纷走上裁员之路。好莱坞知名传媒公司派拉蒙环球在2023年5月宣布裁掉有线电视网络约25%的员工。2024年初,派拉蒙环球再次宣布裁员800人。几乎与迪士尼同步,派拉蒙环球宣布在美国实施3.5%的裁员计划。此次裁员消息公布前一日,首席财务官纳文·乔普拉刚刚宣布离职。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在致员工的备忘录中称:“在行业性线性电视持续衰退、宏观经济环境多变的背景下,我们正优先投资增长中的流媒体业务,因此本周起将采取这些艰难但必要的措施,进一步精简组织架构。”
华纳兄弟探索、NBC环球、索尼影业、漫威娱乐、狮门影业等也在陆续进行人员重整。即便是流媒体业务营收表现稳健的奈飞,也在过去两年间通过整顿动画部门、关闭高成本动画项目、剥离非核心电影业务等手段,优化业务构成,控制支出成本。
2023 年 11 月 15 日,两名儿童扮成“安娜”和“艾莎”在香港迪士尼乐园《冰 雪 奇 缘》主 题 园区——“魔雪奇缘世界”拍照
押注流媒体竞逐未来
迪士尼敢于向传统业务,尤其是内容制作板块“开刀”,源于对流媒体业务抱有很大期望。
迪士尼旗下拥有众多娱乐和媒体品牌,包括ESPN、ABC Entertainment、ABC News、漫威娱乐有限公司、迪士尼+流媒体平台和“葫芦”(Hulu)等。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今年二季度财报声明中表示,对公司未来发展和本财年剩余时间的前景展望仍持乐观态度。
“葫芦”是迪士尼流媒体业务布局的重要一环。该视频网站最早由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和福克斯在2007年共同注册成立,运营期间多次易主。2019年5月14日,迪士尼和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共同宣布,迪士尼从康卡斯特手中获得对“葫芦”的“全面运营控制权”。“葫芦”采取混合收入模式,既有订阅也有广告收入。随着与Disney+形成叠加优势,迪士尼在流媒体时代的竞争力大为增强。
此外,迪士尼今年6月10日在一份监管文件中郑重宣布,同意向康卡斯特旗下NBC环球额外支付近4.387亿美元,以收购其尚未持有的“葫芦”剩余股份。分析人士指出,迪士尼对“葫芦”的收购会加剧其债务压力,但管理层最终还是选择“下重本赌这一平台”。在“葫芦”众多用户支持下,迪士尼流媒体业务有望与奈飞一较高下。
数据分析公司Parrot Analytics娱乐行业策略师指出,“葫芦”是美国广告型视频点播模式的“黄金标准”,2024年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超12美元,高于奈飞的11.7美元,也几乎是迪士尼+的两倍。迪士尼+和“葫芦”的合并将形成一个超级内容库。有观点认为,二者合并将占到美国SVOD(订阅型视频点播)需求的24.6%,超越奈飞。
为加快争夺流媒体市场,两者的合并基本已成定局。在分析人士看来,好莱坞方面似乎认为,整合成一家超级服务商能最大程度地挖掘IP价值。
早在2023年,迪士尼就曾宣布计划将迪士尼+和“葫芦”两个平台合并,但该计划一直未能顺利推进。从2024年开始,迪士尼做出决定,允许为迪士尼+和“葫芦”付费的用户,仅通过迪士尼+这一个平台,便可同时享用这两项服务。此举被外界视为两大平台合并的前奏。如果合并后发展顺利,迪士尼+与“葫芦”,以及ESPN将一道成为迪士尼流媒体的“三驾马车”。
完成合并之后,用户数量有望实现增长,但能否借此突破业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增长瓶颈,目前看来也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前车之鉴是,华纳兄弟旗下的Discovery+与HBO Max完成合并并更名为Max,在服务推出后的3个月内,其订阅用户却出现了下滑。
分析人士认为,迪士尼避免重蹈覆辙,需要探寻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模式,而非单纯的兼并。尤其在自制剧集增多后,“葫芦”业务在一年多时间里增长态势良好。如何在业务调整过程中使两者都能维持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从而能够与奈飞抗衡,是迪士尼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放眼全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流媒体市场,业务整合已成为丰富内容、提升竞争力,从而留住广大用户的关键策略。迪士尼此次出手,完全掌控“葫芦”,意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内容、技术、运营等多方面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流媒体领域的重要地位,推动迪士尼不同业务间的协同发展。
主题公园收入强劲增长
主题公园是迪士尼的业务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线上业务的延伸,迪士尼主题公园毫无疑问树立了全球的行业标杆。
1955年,美国加州的洛杉矶迪士尼乐园正式开业,成为迪士尼主题公园业务的起点。如今,迪士尼在全球拥有6座主题公园和度假区,其业务还延伸至夏威夷的家庭度假村项目以及邮轮。
迪士尼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业务板块在报告期内的收入达8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部门运营收入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是迪士尼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迪士尼主题公园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包括全资拥有并直管模式,如洛杉矶迪士尼、奥兰多迪士尼、巴黎迪士尼乐园等;有许可经营模式,如东京迪士尼——迪士尼提供技术和授权,日方负责投资和管理等。主题公园的收入构成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涵盖门票销售、食品与饮料、商品销售、酒店住宿以及赞助和品牌合作等多个领域。这为迪士尼当下的业务转型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以中国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为例,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2024财年业绩显示,2024财年香港迪士尼实现了历年来最高的净利润,达8.38亿港元,收入同比增长54%至88亿港元,宾客人均消费增长28%,总入场人次达770万,创历史新高。
财报分析称,该业绩主要受惠于内地以及来自其他场的游客。2024财年酒店使用率为88%,整体入住率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至73%。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行政总裁莫伟庭透露:“2023年魔雪奇缘世界成功开幕,加上我们目前扩建项目的漫威主题体验,以及更多正在发展中的宾客体验,香港迪士尼拥有稳健的未来增长规划。”
正是因为业绩可观,市场上不时传出迪士尼新的扩张计划。迪士尼近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迪士尼世界度假区举行的会议上宣布,未来10年将投资600亿美元用于乐园扩张,数额显著高于近10年的综合支出水平。
在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收入构成中,中国上海和香港的主题公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为此,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和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均宣布了主题乐园扩建计划。其中,备受期待的全球首个“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将在今年底亮相上海;而全球最大型的《冰雪奇缘》主题园区——魔雪奇缘世界,也将在11月20日于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盛大开幕。